理财实录 前奏曲

最后更新于 2022-01-21 492 次阅读


理财实录 前奏曲

其实一直想就自己理财的思考、思想写些什么,但是因为想太多的关系,导致系列文章的结构迟迟无法定下,最终这一系列是一拖再拖,直到今天,我再次看到那句话:心血来潮时一定要有所行动!

所以就有了接下来的文章。

前言

在前言里,我想说说理财的心态。

什么是理财?我从很多人那里听到过各种各样的回答,有经典的“你理财财才会理你”“,也有传统的”对财务进行管理“,也有常常听人挂在嘴边的”不花钱怎么懂得赚钱“云云,这些观点都是一个群体理财理念的展示,与手中握有大量资产的人不同,一般人的资金来源中,工资收入总是占了绝大部分,扣掉开支后,剩下的钱如果不挪作他用,即可作为理财的本金,毕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砂砾虽小,但聚的多了也会成塔——我们都是如此期望的,也相信自己能做到。

在获取信息成本极低,网络传输速度极快的现在,我们要面对的诱惑实在太多,在扣除掉必要的生存开支后,剩余的钱,我们总会想方设法地寻找理由来犒劳自己,比如:

忙了一天辛苦了,给自己买个东西吧!

忙了一周辛苦了,给自己买个东西吧!

忙了一个月辛苦了,给自己买个东西吧!

庆祝今天星期X,给自己买个东西吧!

从结果上看,此时的我们活在了当下,收获了此时的快乐,千金难买爷高兴!

这种行为并没有错,精神富足是一个人积极心态的根本,如果辛苦赚来的钱,连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不能买,那生活确实没有多大的意思。

但如果你在那么一瞬间产生了想要存钱,或者有了某个远大的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足够的金钱,那不妨抓住这心血来潮的一刻,行动起来,开始记账

记账这个行为不是开始理财的必要条件,但至少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如果缺少了记账类app的辅助,理财这个行为很可能就进行不下去,我的自制力之差,天地可证,日月可鉴。

资金的配置思路

通过记账也好,或者本身就对自身资产结构十分敏感也好,我先预设我们已经对自身的资产情况非常了解,也知道自己的结余多少,无论剩余的钱多与少,都要记住马科维茨说的:资产多元化是投资的唯一免费午餐。

我的资金配置并不是原创,而是照搬一位理财大佬的思路结合我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部分改造,我称之为蓄水池分配。

首先将总资产视为一个总蓄水池,然后在总蓄水池下方下划出四个资源池,分别为

1号池

2号池

3号池

4号池

作为一个梯形结构的蓄水池,下面池子中的水必定来自于它上一个池子溢出的部分,根据这一设计,我给四个池子赋予了不同的职能。

首先是1号池子,它的作用是生活开销,它的池水构成应当是我们每个月的固定开销加上一部分冗余资金,以应突然出现的紧急开销,总蓄水池的钱(收入),在注满1号池子后,多出来的部分,将自动流入2号池子中去。

2号池子,它的作用是我们的生命线,用于保障我们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仍有一部分金钱用于度过当下的困境,这个池子同样也是注满后,多出来的部分自动流入3号池子。

3号池子的作用是将一部分资金放入货币基金,即所谓的保本理财中去,尽管它的收益很低,但是它至少在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增加你的资产,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遇到必须用钱的时刻,1、2、3号池子中的钱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从1号池子开始取用的方式又或者直接3个池子全部取用的方式来执行。

这样做得好处是,我们可以将资金以拆分的方式,根据事态的情况,分阶段、分数量进行取用,在事态结束后,里面的一部分资产仍在持续增值。

4号池子,是理财的核心,这里面的钱,是实打实的,专属于你的赚钱机器。

四个池子的配比按照传统推荐,一般都是10、20、30、40的比例进行划分,但我个人的做法是在可预见一部分可能会发生的事态下,对这几个池子的蓄水规模进行动态调整。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能肆意调整池子的大小,等同于去掉了制约,如果自制力差的情况下,故意缩小池子的容积,不就本末倒置,到最后还是存不下钱?

这里我想说的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你能通过记账或者其他方式对自己的资产有充分的了解,因为一旦了解了每个月的开支情况后,大部分人都会因为震惊于自己的开支而进入一段时间的断舍离模式,除了偶尔会冒出奖励心态允许自己进行一定程度的超支外,大部分人面对记账APP上那逐渐减少的预算,是很难下得去手的。

当然,万事并非绝对,就像我无法完全管控我的自制力一样,我也无法管控其他人的自制力。

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4号池里来。

4号池子

4号池子内,可以做得事情很多。

可以选择和3号池子一样投入更高收入的定期货币基金,也可以选择股票、国债、理财、打新、逆回购等操作。

对于我而言,我的投资大部分都在基金里面,至于基金的选择和投资资产的分配,那是这个系列正式篇的内容了,请允许我在此留个坑,等到下次更新时在慢慢道来。

后面一些需要做得事情

定时记录自己的收益曲线

与记账不同,尽管有些账本提供了投资账本这一选项,但我还是更愿意在一些带有“净值记账功能”的平台或者小程序上去记录投资的点点滴滴。

因为这类平台时长会有不少投资者和评论人会分享自己的见解与思路,因为每个人进入的时间节点、资金都不尽相同,配合我们自身的收益净值,以及不同的人的思路与心态,能够培养良好的、看待市场涨跌的心态,这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寻找、实践、试错、改进、优化的过程。

时不时的去记录自身的投资思考

说来惭愧,这可能是我用于记录自身投资思考的第一篇文章,虽然这篇文章并没有去讲这方面的内容,但多亏了菊工的博客,我才有了将自己脑中一些并不成熟的思考和思路化为文字在这里展现。

错也好,对也好,对于投资而言,对与错都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2022,继续努力。

END